人体内部的中庸之道
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,很多人理解中庸就是既不突出也不落后,既不说好也不说坏,有点像和事老的角色,对其大肆批判。
其实,中国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,是一种美。
自然界讲究生态平衡,为人处世方面讲究平衡,我们的人体内部也讲求一个平衡,这样才能和谐,才能长久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到“中央生湿,湿生土……其虫保。”“保虫”,就是人,即没有毛的动物。
人为保虫,五行属土,而土生于中央,这个中央既非南北,也不是东西,虽然东西南北都有土,但是只有中央的土才是集合了东西南北土的特点,又把土散向东西南北,处于中间又无处不在,这就是土的本性。
《黄帝内经》又讲:“中央黄色,入通于脾。”这里的中央黄色就是土的颜色,黄色居于七彩色带的中央。
在中医的五行论中,肝属木,肺属金,心属火,肾属水,分主春、秋、夏、冬。
而五行属土的脾脏没有季节可主,但脾又是哪个季节都主十八天,毫无偏向,也是“中庸之道”的体现。
也有一种说法讲脾主长夏。长夏就是夏季和秋季之间湿热最重的那一段时间,正好处在一年的中间。这同样反映了土既在中间又在四方,不偏不倚的特点。
人就是五行属土的一种动物,所以人身上同样有这种特点,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“中庸”。
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,血为阴为体,气为阳为用。血为气之母,气为血之帅。气不足,易得淤积之病,如肿瘤、血栓等;气太过,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。所以,只有气血平衡,人才能健康。
正因为人体内部有着深刻的“中庸之道”,相互约束,相互制衡,人类才得以千百年地生存下来,没有像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一样湮灭绝迹。
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,也是因为中国地处中央、奉行中庸之道,不欺人也不被人欺,一心一意地搞发展,才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一样,盛极一时后灰飞烟灭。
现在有很多人不理解中医,认为中医不科学,因为中医不可能像西医那样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,或者拍一长串片子让你看到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,中医只是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就能断定一个人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,这不是太玄了吗?
其实,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,中医讲究阴阳平衡,五行相克,一物降一物,有因必有果,这就是中庸之道的魅力。
因此,中医靠的是悟性,不可能一个人看了几本书、学了一些理论就能掌握中医的精髓,某些人不接受中医就有这方面的原因。
推荐阅读: